Quantcast
Channel: 慈光揭批基督教原教旨主义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198

[转载]我的信仰

$
0
0
原文地址:我的信仰作者:平凡滴芦苇

 

从基督教走出来后,经过漫长的涤荡与沉淀,我的信仰开始逐渐明晰,一路经过疑神论、泛神论、自然神论等等,我发现自己的信仰其实没有那么复杂,非常简约:为我心目中的一切美好而活。

 

虽然简约,但内涵与价值却足够丰富,主要概括为两个方面。

 

1、自我意识觉醒。在每个人的世界里,自己永远是坐标系的原点,一切被感知的事物都是生命中的客体。自我与事物的互动皆源于自己的感知与判断。

举个例子:每个人最仰慕的偶像,最依靠的父母,最亲的爱人,最爱的孩子 都不能替代自己成为自己世界的主人,永远是自己世界里的客人,他们的感受、思考、见解虽然对自己很重要,但不是自己的声音。

 

这与基督教及其他众多宗教截然不同。基督教在宣教中就经常用一个比喻:如果在个人世界的宝座中坐的是自己,世界就一团紊乱;如果把自己世界的宝座让耶稣来坐,世界就井井有条。

其核心理念是,所谓“在我里面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意思是让自己的性情、喜好和耶稣一样,在每件事情上让耶稣基督做决定。

然而,这样的追求却永远也无法到达。我们对圣经的解读都是基于自己的理解,我们分辨头脑里的想法是来自“上帝”还是“魔鬼”,都是基于自己的判断,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的任何决定都只是自己的决定,任何感受都只是自己的感受,与耶稣基督无关。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奉耶稣旨意行事的人会互相为敌。

这也是为什么一大批基督徒时而感到上帝宠爱的笑逐颜开,时而因自己私欲而悲恸万分。一方面要追求无我,另一方面永远无法达到无我。总在欣喜万分与极度自责中徘徊,十分乖僻。时间越长的基督徒越是如此,部分基督徒在极喜与极悲的反复,频率之繁、反差之大令外人不寒而栗。

 

2、为爱守护。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免除恐惧,追求幸福。今生受苦,来世享福。这种不可能被验证的口号,我向来不信。活着就是为了此生幸福,这是最符合人性的渴望,因此我为我心中的一切美好而活。

难道这就成了道德虚无主义者吗?这就成了利己主义者吗?非也,我虽然是自己的第一身,却没有说自己是第一重要,生命中的美好第一重要。

绝大多数人都有怜悯之心,只是在危险面前,我们出于本能的趋利避害的心理,多数人会选择自卫,不能如部分有信仰的人一样挺身而出。他们因为对死后天堂的向往,和相信自己的行为会有奖赏,他们更有勇气去付出和牺牲。

然而,我们为心目中的一切美好而活,当生活的美好面临被铁骑碾碎的危胁时,当活着的乐趣面临消失,死有何惧?我们同样会奋力一搏。

 

我的信仰是:为我心中的一切美好而活。因此我的人生目标就非常明显:1、增加对幸福的感知能力和欣赏水平。2、增加创造和捍卫幸福的能力。两者相辅相成,齐头并进。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19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