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美国文化的启示
〔美〕克利斯平·沙特韦尔
读者也许会对本文标题中的两个主题究竟有何联系迷惑不解。让我们看一下孔子是如何说的:“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我认为,孔子尊重“野人”(乡民)对音乐的品味,或者说,孔子喜爱乡村音乐。此外,孔子还用音乐来比喻由于遵循传统的“礼”而致使社会有序:“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论语·八佾》)美国文化要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为传统,因此,用孔子的观点来研究美国文化,初一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
历史和传统。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方文化是历史的。在一种历史的文化中,个体性及其表现形式受到鼓励。文化本身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被认作是与个人独特的体验及其在思想、艺术产品中的独特体现相对立的。西方的许多知识分子试图用历史的观点弄懂他们自己的文化,把近代西方的历史解释成一系列的政局变迁,并轻视自己文化中的传统成分。但无疑,西方人对西方文化的许多反思都强调非连续性,爆发式的中断,以及对过去的抛弃。与此不同,中国文化则是传统的。艺术家或思想家的真实性不可能依据纯粹的创造力而概念化。个人的真实性完全是通过与某种文化的真实传统的联系确立起来的。孔子特别就遵循传统的礼而陈述了这一观点,并且也正是坚持这一做法,他似乎显得墨守陈规。据说,孔子“席不正,不坐”,“非礼不动”。这种对传统的极端尊重在西方人看来似是非常成问题的,因为它放弃了对过去所持的批判态度,而这种态度对哲学、对大哲学家本来是很关键的。然而,中国哲学走着一条与西方哲学相当有别的发展之路。例如,儒学传统的连续性是西方任何一个传统都及不上的。当然,儒学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的变化是现存传统的有机展开但不是传统的全盘否定。同样,传统文化的诸种艺术也决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们随着社会对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而发展。但它们都建立在与过去的连续之上。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产品总是反映那种文化在其有机展开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对那种文化的全盘否定。
历史文化中的传统艺术。在此,我想对上述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区别提出点看法。没有一种文化会沿着纯粹非连续性的路线发展的。如果以为西方文化是那样发展过来的,那么“西方文化”中的任何东西都会变得无意义了。笛卡儿超越了经院哲学家,但他与他们的连续同样也是明显的。用简单化的形式来看待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区别是不可行的,但西方的前卫艺术、哲学的发展与中国的传统艺术、哲学的发展确实是有深刻的区别的。前者与过去的连续性相当小。但我又认为,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区别仅适用于西方文化中人们称之为“前卫”的那个片断。从西方文化艺术产品的全范围看,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一种具有深层的、持久的传统的文化之中。对孔子来说,文化连续的媒介是“礼”。“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这里有一个巧妙的平衡,既顽固地坚持“礼”,又灵活地适应变化着的环境。从“礼”的观点来看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区别,有人会主张,西方文化基本上是一种缺乏礼仪世代相传的文化。但这种主张已有人认为是错误的。西方文化中的一个例子就是通过握手的礼仪来表达问候致意。这是我们文化中的一个悠久传统。西方人的日常活动充满着各种礼仪,只是参与这些活动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意识到这一点。另外,语言的运用也属于西方文化的“礼”。语言毕竟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行为习惯系统,是通过我们的文化传授给我们自己的。如果这个把“礼”延伸到语言的说法是合理的,那么许多西方的社交活动,许多西方人的思维活动,都是受到一个复杂的“礼”的系统制约的。
事实上,美国人中喜爱乡村音乐的远远要比喜爱前卫艺术的人多。乡村音乐始终强调并依赖于与那些听它的人的生活的真实联系。如果你想成为乡村音乐明星,你是无法扔弃传统的。乡村音乐充分表现了一种传统文化的发展模式。它不是静止的,它随时代而变化,并在不同的条件下多少起着不同的作用。大卫·阿兰·科曾如是说:“我的一位朋友写了一首歌,他对我说那是一首完美的乡村的、西部的歌。我回信对他说,那不是完美的、乡村的、西部的歌,因为他根本投有说到妈妈,火车,货车,监牢,或酒醉。”没有一个乡村歌手会否认:乡村音乐中的某些主题是很传统的。它们从一个侧面代表着乡村音乐从其发端至现时的连续性。美国文化的艺术传统尽管只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而不像中国文化传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乡村音乐是美国文化史上相当一段期何连续性的侧面,至少已达百年。而这个传统本身又有机地出自于欧洲和非洲的音乐先驱。还必须指出的是,传统乡村音乐的主题恰恰强调礼仪。例如,结婚典礼构成了许多乡村歌曲的内容。美国生活中具有文化意义的东西,诸如汽车、家园、宠物、信用卡等,都被当作抒情的主题不断得到开发。它们都是“礼”的内容,如果把“礼”广义地理解为包括所有的典礼、风俗、生活方式、习惯的话。而如果所谓传统就是体现在“礼”之中的相对持久的文化实践,那么这些事物就都是美国的传统,或者正在成为美国的传统。
结论。孔子和乡村音乐之间的联系对读者来说可能仍是十分可笑的,我也承认这种比较带有游戏的成分。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区别很容易被夸大,没有一种文化会在纯粹的非连续性中继续发展下去。乡村音乐本身不仅是美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而且它使我们注意到美国文化中传统的普遍性。我们从孔子中学到的一点是:认识到上述看法的合理性,并且赞美我们自己的种种传统(包括乡村音乐)的连续性。
(徐汝庄摘译自美国《东西方哲学》第43卷,1993午第2期)
转载于《学术月刊》1994年第9期,第106—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