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按:《现代新儒学在美国》,施忠连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2月出版,“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之一。本博转载书评一篇,供有兴趣的网友参考。
对现代新儒学最新进展的追踪——评《现代新儒学在美国》
朱义禄
《现代新儒学在美国》,这一名称或许很费解。古老的儒学,怎么会在商业习气极重的资本主义国家一一美国,得到它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然而现代新儒学在美国的存在是客观的事实,需要人们去考察、去研究。
建国前,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与贺麟等人,为现代新儒家的第一代,第二代则多活跃在港台地区,而以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与方东美等人为代表。第三代以陈荣捷、杜维明、余英时、成中英、刘述先等人为代表,大多是美籍华裔学者。关于第一代与第二代,国内的研究成果累累,论文与专著屡见不鲜;关干第三代,由于第一手材料多为英文,国内对他们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介绍。复旦大学施忠连先生的《现代新儒学在美国》一书(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2月版),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是书全面地介绍了第三代现代新儒家学者的生平、著作、思想与学术成果,使人们一书在手即可知晓他们的整体情况。
第三代新儒家的努力,使得儒学具有真正世界性的意义。儒学最早传入朝鲜、日本、越南及其它东南亚国家,使这些国家成为儒学文化圈中的一员。儒学传入欧洲,是以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为中介的。影响最大的当推法、德两国,如法国重农学派的魁奈,被时人称为“欧洲孔夫子”;德国文学家歌德,被称为“魏玛的孔夫子”。但这都是19世纪以前的事情。尽管汉学研究在19世纪的美国,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展,后来也出现了费正清这样著名的学者,然而儒学在美国本土上站稳脚跟并产生较大的影响,却不能不归功于第三代新儒家。他们除对儒家经典进行翻译、注释外,还对儒家的哲学、伦理、教育思想,对儒家思想与近代与当代中国的关系,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见解。尤其是他们对儒家思想现代意义的肯定,儒家学说在当今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可以说,儒学已在20世纪的美国生根发芽,成了完整意义上的世界性学说。这固然与东亚经济奇迹的出现,以及华人社会在美国的崛起相关,但也与第三代新儒家的努力分不开。第三代新儒家不同于第一代与第二代,他们在美国受到西方文化的系统教育与西方思维方式的严格训练,能更熟练地以现代西方哲学来诠释儒学,从而使儒家的思想更富有现代色彩。经过他们的努力,如著书立说、召开学术会议、与学术界同仁交往等,传统儒学与现代新儒学的精义,中国传统文化与儒学的价值,已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所了解和承认;美国人以至于西方人,受黑格尔、韦伯等人影响而形成的中国文化观,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情况与第三代新儒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国人是不大清楚的。《现代新儒学在美国》一书,对上述情况作了真实而详尽的反映,并对他们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有全面的介绍与分析。
作者的视野并不只限于第三代现代新儒家,还从整体上考察现代新儒家和美国的关系。美国对许多现代新儒家来说,既是他们思想成长的地方,又是他们扩张影响的地方。第一代新儒家中,除梁漱溟与熊十力未曾出洋外,冯友兰与贺麟青年时代都在美国留过学,得到博士或硕士的学位。渗透于冯友兰新理学中的新实在论,对贺麟新心学有重要影响的新黑格尔主义,据他们自己的回忆都是在美国求学期间喜欢上的。至于张君劢则与美国的关系极为密切,他的后半生与美国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二代新儒家中的方东美,青年时代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唐君毅、牟宗三、钱穆与徐复观等人,在取得许多学术成就后,到美国访问、讲学,或参加学术活动,影响显彰。至于第三代新儒家,美国是他们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他们长期工作的场所。他们能以流畅的英文写作,出版有许多关于新儒家的英文著作。陈荣捷、杜维明、成中英、刘述先等人,尽管都是华裔,但他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具有浓厚的西方色彩,应当说,这种西方色彩的基调是美国式的。同时,儒学是他们个人精神上的坚定信仰,弘扬儒学传统与对之作出合乎现代要求的新解释,是他们毕生的事业所在。因此,只有深入全面地考察现代新儒家与美国的关系,才能弄清现代新儒家与西方文化与哲学的内在联系,才能了解现代新儒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学派的发生、发展与流传的全过程。《现代新儒学在美国》一书,收集了大量中外文的原始材料,对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在美国的求学、工作与学术活动,他们的思想演变历程及取得的成就,他们的著作在美国的出版与影响,均有全方位的论述,值得一提的是,是书还对美国学者对他们的著作与思想的评价,作了比较客观的介绍。这一切,都使得人们对现代新儒家的认识有所深化。
对现代新儒家在美国的学侣和同调,作者专列了一章进行论述,是为该书的又一特色。“学侣”是指美国学者中同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有密切关系、在学术思想上基本一致的那些人;“同调”是指那些同现代新儒家虽无太深的关系,但在学术观点上有相同趋向的那些人。现代新儒家在美国有许多学侣与同调,书中所述的八位,是经过作者精心挑选才列入,是内中学术成果较多、影响较大的几位。这里,有美国本土学者,有移民华人学者,内中不乏一些自由主义者。儒家的价值观念,对这些现代新儒家的学侣和同调来说,只是一种客观研究的对象,而不是生命中的一种精神支柱。但他们大多同现代新儒家一样,用现代西方哲学来阐释儒学,并尽力从中发掘出对现代社会与人有价值的内容。他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常常同现代新儒学不谋而合,因此完全可以把这些研究成果视作对现代新儒学的补充与发展。他们的著作对现代新儒学在世界上影响的扩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欲知道现代新儒学的最新进展,也要了解这些学侣和同调。
美国已成了中国大陆、港台之外中国哲学发展的第三块基地,这个基地上的每一项新成果都有助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都值得我们密切地注意,充分地研究。
转载于《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6期,第278—2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