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外道很多朋友不解佛门典籍浩如烟海,笔者在此给予解答。先举一个不是很贴切的比喻来解释吧:
有一个镇子上有两位手艺精湛的裁缝,第一位裁缝给光顾他店里的顾客,所制成的衣服都是一个款式,一个型号,一个尺寸,一个风格,这样会做的快,使得更多的人有衣服御寒。第二位裁缝是给每位光顾店里的顾客,量体裁衣,根据顾客的要求选择不同色彩的面料样子,这样使得每位顾客不但能够御寒,还能穿的非常舒适合体。
这个镇子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顾客就是我们这些凡人,第一位裁缝就是耶稣基督,第二位裁缝就是我佛世尊。《圣经》就是耶稣给人御寒的衣服,《佛经》就是释迦牟尼给人御寒的衣服。诸位是否明白为什么佛经有那么多?
所谓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东方,耶稣基督出现于西方,这不是空穴来风的。释迦佛的教化属于个性化,耶稣基督的教化属于标准化。这是和东西方人的思维习惯相适应的。
比如:大家看西方的医学,不论谁得了感冒发烧,医生统统阿司匹林。中国人得了感冒,中医会根据病人的病势,病人是大人还是小孩,男人还是女人,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开出不同的药方单子,按照君药、臣药、佐药、辅药,配置不同百分比成分,一个医生给不同人开的药单不同,一个病人找不同医生开出的药单也不完全相同。这就是个性化对症下药。有人说,为什么要搞个性化?回答:人的体质千差万别。问:有什么依据?答:比如有些人饮酒千杯不醉,有些人一滴酒烂醉如泥。这就是人与人体质的差别。所以个性化治病是必要的。
再比如:东方人和西方人的烹饪技术,肯德基的炸鸡、汉堡都是有严格的标准,原料用多少精确到克,炸鸡的时间精确到秒。一千家店的巨无霸汉堡都是一个味道。咱们再看中国人的烹饪,原料鱼香肉丝可以改成鱼香鸡丝,水煮牛肉可以改成水煮肉片,这是原料的替换。至于调料精盐、白糖、黄酒、醋、生抽、老抽、孜然、味精、鸡精、豆瓣酱、甜面酱、咸面酱、腐乳、干辣椒、泡椒、白胡椒、花椒、麻椒、八角茴香、桂皮、罗汉果、香叶、肉蔻。厨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调剂,至于火候都是厨师的经验。完全是个性化的烹饪。
我们再看西方人的名字:无外乎麦克、杰克、彼得、保罗、伊丽莎白、玛丽、萨曼莎、诸如此类。中国人是汉字,名字可以任意组合。西方人的教育也是标准化,中国人的传统私塾,也完全是个性化,根据个人的特点悟性资质,按照不同方式不同进度教学。其他就不一一举例。
我们再翻回来,回答一个基督徒不解的问题:为什么佛基之间辩论,辩着辩着基督徒自己人之间就互相吵起来,且势不两立,互相指斥对方是异端呢?就好比耶稣做的衣服都是同质化,瘦人穿着松,旁人穿着紧,两个人对于衣服是松还是紧争执不下,这就是根本原因。佛教徒之间分歧少,主要是因为量体裁衣的原因,大家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差别不大。
总结,先不比较两教的救人的效果,至少从民族性来说,佛教更适合中国人。只要你生在中国,你的母语,文字就注定你是个性化的思维,个性化生活,这是你永远摆脱不了的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