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光揭批基督教原教旨主义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198

[转载]烦恼,你要看到是佛种,这就圆满了!这是很深的见解啊! 吴信如大德开示

$
0
0

 


                                                                                                                               

  

摘自:吴信如大德开示《楞伽经讲记》【本经的主旨】P50-P54

 

。。。。。。

 

内中观宗的另外一派,即离边大中观,这就是宁玛派的主张了。因为自续派、应成派他们讲中观都是单单从无体性的外义来说,所以叫外中观。觉曩派的他空大中观和宁玛巴的离边大中观是从如来藏的内义来说的,不光是从无体性的外义来说的,所以叫内中观。离边大中观的特色就是离边,离开两边,离开有无两边,离开常断两边,也离自性空和依他有两边。宁玛巴的离边中观就叫做“瑜伽行中观”,也就是大圆满法门。大圆满法门的见地就是大中观见,也就是离边中观见。

 

离边中观见就是遮遣一切相对的法相,就像我们禅宗一样,单刀直入,截断众流,来证悟绝对。没有相对的东西,一超直入。什么叫参禅?就是从心的本体上,以明明朗朗的心的本体去相应自己心的本体。所以你用言语用思想啊,你想某个东西,你想的时候已经落后了,已经形成念头了,不是心的本体了。心的作用可以有念,但是心的本体不是念。所以截断众流,从心的本体上去印证心的本体,否定一切相对的东西进入绝对。

 

所以这样来看呢,宁玛巴的大中观见就比觉曩派的他性空和应成派的自性空都要超越,什么自性他性、自空他空,不落这两边,离开自也离开他,离开空也离开有,离开相对的边见成为绝对,所以叫离边中观见。

 

离开了两边、离开了相对,这就是不二。这个佛教用词啊,真是微妙。绝对是一,相对是二,佛教承认有绝对一,也承认有相对二,但是绝不唯绝对、唯相对,所以叫不二。你说不二是一是二啊?你说它是一,它不二,你说它是二,它又不二,所以这个词妙得很,这在逻辑语言学上来讲,它又是悖论又不是悖论。

 

所以这个离边中观见在宁玛巴看来是了义究竟法门,这个法门在宁玛巴看来就是文殊菩萨、维摩诘菩萨讲的不二法门。大家都读过《维摩诘经》吧。但是宁玛巴并不排斥其它的外中观、内中观的见解,而是都把它圆融、消化在离边中观见里头,把其它几个中观见作为中观的几个不同的层次,可以采用,再进一步就到我这个离边中观见。这样,不管是外中观的二谛中观见、离四句中观见,还是内中观的他空中观见,都可以作为中观的一个层次,一个阶段,进一步深入,入不可入了,就到离边中观见了。一个是了义,一个不了义,一个究竟,一个不究竟。

 

所以宁玛巴的离边大中观见,就不单纯是龙树、提婆和清辨、月称的缘生无自性的中观见了,而是涵盖了中观、唯识、如来藏整个大乘不同学系的思想。

 

离边大中观他融摄的如来藏的思想和印度与汉土的如来藏思想学说又有所不同,后面我还会讲的,有其独特的面貌。

 

我前面讲了,本经的主题是讲如来藏,因为如来藏跟大中观是密切联系着的,所以我先把大中观给大家介绍了一下。

 

讲如来藏有如来藏的经典,主要有《如来藏经》、《大般涅槃经》,以及《央掘魔罗经》、《胜鬘经》、《楞伽经》、《不增不减经》、《大乘密严经》,这些经都是讲如来藏的,所以讲如来藏的经典还是不少的。经是佛说的,论是菩萨造的。那么有关如来藏的论典呢,有坚慧的《宝性论》(全称《究竟一乘宝性论》),藏传佛教则认为是弥勒菩萨的。

 

如来藏的思想,我下面要讲,佛在小乘经典里面就开始讲了,在阿含经典里就讲了如来藏的问题。对于如来藏,显教和密教看法不同。一般的显教学者认为,如来藏的思想是在释迦牟尼佛圆寂之后慢慢发展出来的。因为如来藏有很多不同的名词,像佛性、如来种、真如,等等,这都是如来藏的别称,有许多经典都提到,但含意不尽相同。因此一些显教学者,把如来藏思想也分成早期、中期和晚期的如来藏思想。但是密教认为这个看法不对,密教认为如来藏的思想不是佛圆寂以后才有的,而是佛在世时就说了,例如,释迦牟尼佛在早期的大乘经典《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经》)里头就讲有如来藏思想。而且维摩诘是第一位密乘的人间持明,就是金刚萨埵把密法传给众生时,不是说只传给人,受法者包括罗刹、龙、药叉、天人、人,都传了,传给药叉的前面讲了就是罗婆那王十首药叉,那么传给人的是谁来接受呢,就是维摩诘菩萨,他代表人接受了密法。所谓五大持明,维摩诘菩萨是人间的持明。这是藏密,特别是宁玛巴的看法。所以《维摩诘经》就是一部密法。

 

《维摩诘经》就讲了如来藏的思想,而且跟后来的《涅槃经》、《胜鬘经》以至《楞伽经》所讲的如来藏思想没有什么差别,宗旨是一贯的。因为《维摩诘经》跟《楞伽经》一样,都是讲的修持大圆满的指导思想,就是讲的大中观见。所以宁玛巴把如来藏跟大中观见联系起来了。比如佛教里讲不可思议法门,也叫不二法门,这都是出自《维摩诘经》。

 

在《维摩诘经》中有一段维摩诘与文殊两位菩萨的问答,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何等为如来种?”如来种就是如来藏,他问什么是如来种,文殊师利回答:有身是如来种,无明有爱是如来种,四个颠倒是如来种,五盖是如来种……以要言之,归纳一句话,“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这是《维摩诘经》上的原话,这段话就是讲的如来藏的要旨。六十二见就是当时外道的六十二种错误见解,六十二见和一切烦恼,这原是学佛的人应该避免的,不能沾染的,是毒嘛,但是文殊菩萨偏偏说,这些是佛种,是如来种,也就是如来藏。这也就是藏密宁玛巴大圆满很深的意思在里头。什么是如来藏?一切烦恼是如来藏。一切众生包括他的错误见解,具足一切烦恼的凡夫,都有佛性,都具足如来藏,都可以成佛,所以他讲一切毒都是佛种,成佛的种子。大圆满他的修持,就是基于这种见地而修的。

 

所以宁玛巴认为在早期的大乘经典《维摩诘经》里就讲了如来藏了,何况更早在小乘经典里也有。

 

宁玛巴把《楞伽经》讲的如来藏跟大中观见结合,作为修大圆满见地所依据的一个法,这跟达摩祖师把《楞伽经》交给慧可,明心见性来印心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讲这部经是第一真实了义经,主旨是讲如来藏的,跟中观见有关系。

 

因为大圆满见看一切东西都圆满,没有不圆满的。烦恼,你要看到是佛种,这就圆满了。不然烦恼是烦恼,佛种是佛种,烦恼跟佛种没有关系,那就不圆满了。这是很深的见解啊。但是千万不要误会,以为平常做了错事也没关系了,在修行过程当中不能那样。你要证到那个境界,要真正有那种见地才行,不然的话,你善恶不分、是非不明,那就是糊涂了,那可不是圆满,更不是大圆满了。

 

时间到了,经的主旨还没有讲完,明天接着再讲。我们先懂得如来藏了,懂得大中观了,然后讲后面的经文就比较容易了,因为主旨已经讲了。因为是根本性的东西,所以我就多说一些,这也是因为净慧法师的慈悲和加持来说的。今天讲到这里。

 

 

今天我们还是讲《楞伽经》的主旨,讲如来藏。昨天为了说明如来藏,我讲了中观。中观跟如来藏的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昨天讲的离边大中观见,也就是大圆满的大中观见,跟如来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讲得详细一点。接下来我就直接讲如来藏了。

 

。。。。。。

 

 

《楞伽经讲记》全书下载:

http://www.fodian.net/hanchuan/lengqiejingjj.zip

 

 

太激动了,找到楞伽义贯电子版,分享!

 

日记 [2009年02月02日]楞伽心得供养有缘,珍贵!

 

日记 [2009年01月26日]楞伽融贯禅密空识

 

楞伽主旨: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日记 [2009年01月29日]楞伽心得

 

分享:开悟的直接体验!明就仁波切

 

妄念纷飞,谁主沉浮?你的心量有多大?

 

最关键:如何保证往生一心不乱?! 恩师吴信如先生

 

在人间:我刚刚开始,是这样学佛的!

 

【震撼】脉是众生所在地,中脉不通,佛道难成! 吴信如先生

 

在人间2006年开博至今的心路历程

 

在人间的再生父母,恩师谈报恩

 

对治烦恼,你有两种选择! 净界法师开示

 

若念佛消得烦恼,便可了得生死! 憨山大师

 

惹不起,躲得起! 莲师开示【转烦恼为道用】

 

修法不修心,不对治烦恼习气,没有功德! 普巴扎西仁波切

 

念佛功夫的三大考场:睡梦、欢喜、烦恼! 紫柏禅师

 

只要这么想,就没烦恼了! 【多智钦龙洋仁波切、广钦上人】

 

《文殊师利本缘经》:淫欲即是道,烦恼即菩提

 

烦恼现前时,如树安住 索达吉堪布开示

 

听好了:你就是佛!【佛法的巅峰见地——如来藏】

 

惊喜:生佛宝宝,做定光如来的父母! 传喜法师开示

 

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能显自然根本智普贤王如来祈愿文

 

众生听闻后三世之内即可成佛的普贤王如来祈愿文!

 

“六年心血一席话”谈锡永上师谈大圆满、如来藏......

 

【推荐】谈诸佛如来倾劫度众,为何众生界不增不减?

 

佛教的造物主:大空性、如来藏! 达真堪布开示

 

如来藏九喻

 

清净的信心,安立大圆满! 普巴扎西仁波切

 

佛门必修课:缘起性空! 吴信如大德开示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19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