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光揭批基督教原教旨主义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198

[转载]《西游记》里的“哈姆雷特”故事

$
0
0

     有一年读《西游记》,至“乌鸡国”一段,忽然有所感触:唐僧于西行路上夜宿宝林寺,梦见一水淋淋的鬼魂诉冤,说自己是乌鸡国王,三年
前在御花园被八拜之交的全真道人推落井中淹死,道人则幻化成国王模样,王后不能觉、王子不能辨、大臣不能察。

我读书至此处,忽然觉得这故事非常眼熟: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悲剧名著《哈姆雷特》,讲的不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吗?

     还记得戏的开头,是有人告诉哈姆雷特王子:城堡上出现了鬼魂。王子登城一探究竟,发现那是已故父亲的鬼魂。父亲向他诉说自己被胞弟——也就是王子的叔父克罗迪斯——毒死在御花园的隐秘情节,而克罗迪斯随后娶了王后、占了王位。这跟乌鸡国故事何其相似!

     许多读者对这种对比不感兴趣,你跟他提出来,他会说:编故事嘛,难免有巧合的;一部东方小说,一本西方戏剧,两者相隔万里、文化各异,难道真能相互抄袭不成?何况这类害人夺妻的事东西方都有,不过是吴承恩与莎士比亚根据见闻独立创作、偶然巧合罢了。

不错,在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并不罕见。不过话说回来,相同的人性固然能导演出相似的人生故事,但如果两个故事不但情节主干类似,而且种种细节也都如出一辙,你就不能不考虑二者同出一源的可能性。

拿乌鸡国故事跟《哈姆雷特》做比较,二者都以已故国王诉冤开头,而两位国王都是被弟弟所害(只不过一个是胞弟,一个是义弟),受害的地点又都在御花园,害人的目的也同是夺取王位、霸占王后。这么多细节雷同,不容你不产生怀疑,何况雷同处还不止这些。

有人说,在《哈姆雷特》中,王子是主要角色,你乌鸡国故事里有王子吗?——还真有。当唐僧吩咐悟空替老王申冤报仇时,悟空主动找到了王子,取得他的信任。嗣后王子与王后有一段秘室交谈——《哈姆雷特》中也有王子、王后秘室交谈的情节;而两位王后同样对前夫被害情节毫不知情。

那么,如何揭穿假王罪恶呢?在《哈姆雷特》中,王子请来一伙伶人,让他们把奸王毒害先王的情节编进戏剧,在御前上演。当奸王看到舞台上的坏蛋在御花园将毒汁滴入熟睡的国王耳中时(当年他就是这么干的),暴跳如雷、拂袖而去——经此验证,王子对叔父的罪恶深信不疑。

而在《西游记》中,唐僧一伙上殿倒换关文,悟空在金殿吟唱一首故事诗,把全真道人如何将真王“推下花园水井中”及“假变君王是道人”等实情述说一遍。假王心惊,驾云逃去——两故事同是让第三者出面,以表演形式揭穿恶人,这样的细节安排,难道真是东西两巨匠不谋而合、分头创作的吗?

为了对照清楚,不妨再列表来看:

 

《哈姆雷特》

《西游记》乌鸡国

被害者身份

国王

国王

害人者与被害者关系

亲兄弟

结拜兄弟

故事发生地点

城堡上,宫廷朝会之所,御花园,后宫

宝林寺,宫廷朝会之所,御花园,后宫

案发缘起

国王鬼魂显现,王子之友霍拉旭告知王子,鬼魂亲口向王子诉说冤情

国王鬼魂托梦给唐僧述说冤情,由孙悟空告知王子。

被害者妻子的态度

对丈夫被害情形并不知情

对丈夫被害情形并不知情

揭穿奸贼的方式

王子命外来献艺的伶人在御前搬演戏剧,揭露奸王罪行,奸王恼羞退场,从而露出破绽。

 

悟空等外来僧人与王子取得联系后,借倒换关文之机当场揭露假王阴谋。假王见阴谋败露,驾云逃离。                

 

两者有众多细节相似,可知定有相互影响。可吴承恩和莎士比亚,两个谁抄谁呢?吴承恩去世那年(1582),《哈姆雷特》还未问世(1602年发表),吴当然不可能抄袭莎!那么反过来怎么样?是莎抄袭吴吗?同样不可能。十六世纪时,西方对遥远的中国是如此陌生,以致于在地图上把契丹和中国分为两个国家;莎士比亚当然没机会读到一本新刊印的中国小说。

不过在莎士比亚之前,有关丹麦王子的传说已在欧洲大陆流行四百年之久。在莎翁之前,英国人基德已撰写过《哈姆莱特》剧本,剧中已有“鬼魂诉冤”和“戏中戏”等情节。可知莎翁自有蓝本可用,无须抄袭一个中国故事。

那么《西游记》又如何能接纳一个西方传说?在《西游记》出版前后,有没有西方人来到中国?——俺将在下篇为您揭晓。

(本博客文章均属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19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