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自2008年上任以来,在甘肃全省大力推广中医。比如,甘肃省新农合的参保人员选择吃中药治疗,可以百分之百报销医疗费用。西医参加考试也得有20%的中医内容,甘肃是个穷省,经济落后,又不像西藏等地,可以得到国家财政大力支持。刘维忠希望用低廉的中医解决落后地区老百姓的医疗保障问题。但是在西方医学的普及之后,中医面临越来越多的发展困境,也饱受争议。刘维忠把中医和落后的经济嫁接,能真正解决医疗保障难题吗?他又会遭遇什么样的困难呢?
凤凰卫视7月11日《社会能见度》,以下为文字实录:
曾子墨: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自2008年上任以来,在甘肃全省大力推广中医。比如,甘肃省新农合的参保人员选择吃中药治疗,可以百分之百报销医疗费用。西医参加考试也得有20%的中医内容,甘肃是个穷省,经济落后,又不像西藏等地,可以得到国家财政大力支持。
刘维忠希望用低廉的中医解决落后地区老百姓的医疗保障问题。但是在西方医学的普及之后,中医面临越来越多的发展困境,也饱受争议。刘维忠把中医和落后的经济嫁接,能真正解决医疗保障难题吗?他又会遭遇什么样的困难呢?
解说:中医治疗艾滋病,猪蹄汤治尘肺病,打通任督二脉用真气治病,一系列刘维忠的言论几度成为网络热点。甚至有人讥讽他为“猪蹄厅长”,正是他主导了2008年以来的甘肃医改。网络背后的刘维忠是个细致、健谈,对自己的职业有着极大热情的人。
刘维忠:往下拔的,这是刮痧油,这是个盐勺子,这是刮痧板,这是个量腰围的。
解说:预计在3年内,甘肃省每个农村家庭都将会得到政府赠送的这样一个健康包,目前已经发放了30万个。这个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喜爱中医,在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了16年的厅级干部,说起中医来,非常有激情,在甘肃推广中医始于他2008年就任卫生厅厅长,就任时便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
刘维忠:遇到第一个问题就是患者告状,医疗事故特别多,中午我要睡觉,患者到我沙发上睡觉,我还睡不了觉,后来我们这个制度提出来,我说乡卫生院,乡以上的医院,必须每月开一次医疗事故分析会,说哪个医院不落实这个制度,给医院记不良业绩,记够一百分,院长就不能当了。后来这个制度就执行得非常好,医疗事故减少40%,告状的减少40%,你看卫生厅门前基本上这多少年没有告状的,我中午安安稳稳的睡个觉。
解说:2008年被视为中国医改元年,这一年年初,卫生部副部长高强提出新医改的方针,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并强调了农村和中医在新医改中的重要性。同时,提出选择部分地区进行试点改革。刘维忠组织人员对全省做了调查,提出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道路,这一思路最关键的原因在于甘肃是个穷省。
刘维忠:甘肃的人均医疗费用大概就不到全国的一半吧。
曾子墨:全国平均水平?
刘维忠:嗯,不到一半,和青海差不多,比西藏要低,西藏国家的投资比较大。
解说:2010年《经济日报》综合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储蓄、消费、公共服务和财政统筹等数据制作了全国各省市区相对富裕程度排序,甘肃排在最后一位,并且在动态指标一栏中还显示下降。中医治病便宜,但中医能否真正治病,中西医已经争议了一个世纪。刘维忠力图用实践证明他深信不疑的中医。
刘维忠:你比如说舟曲泥石流,1.9平方公里,死了1700人,当时是泥里头挖出了700人,有一千人就没办法挖了,没办法挖为什么呢,当时气温非常高,已经烂了,第四天老百姓皮肤就开始烂了,解放军烂的,总书记给我们省委书记打电话说,舟曲现在第一位的任务是防疫,说这个皮肤病可咋治呢,我们甘肃的一个老中医给我发了方子,就两味药,一个黄柏,一个苍术,我调了五吨,调了五吨以后,支了12个大铁锅地熬上,一个人一个纸杯子,一个棉签,抹到皮肤上,抹完以后撒点滑石粉。第四天皮肤病所有人,包括解放军的、老百姓的都没了。
解说:上世纪初,国民政府就试图废除中医,一些海归的留学生尤其反对中医。近些年,中医存废之争继续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刘维忠不仅个人坚信中医,还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强调中医的神奇作用。
刘维忠:比如说舟曲泥石流的时候,抑郁症特别多,我也是给全国认识的中医发方子,这个北京的有一个给我发了个方子,他说都不用药,你调点黄花菜煮上水喝了就好了,我从庆阳调了两吨黄花菜,黄花菜就来12个大铁罐罐,我说现在熬黄花菜水,不供开水,全城人要喝就这个水,就黄花菜水,大概喝到第七天,抑郁症一个都没了。
解说:刘维忠并不在乎他的话被解读为黄芪乌梅汤治糖尿病,黄花菜水治抑郁症,他试图用这种方式展示中医的力量。但即便是认可他的中医医生,也会认真的补充说,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玉树地震之后,甘肃省接下了340个病人,刘维忠要求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再次收到好的效果。
刘维忠:五个先兆流产妇女,都是用中医给保胎成功了,其中在中医学附属医院住的一个妇女,30多岁吧,她股骨骨折,又是先兆流产,胎动都开始了,开始准备他们做手术,说是做手术前先引产,这个妇女就哭的一塌糊涂,她说我都自然流产好几次了,我就这一个娃,我流产我这辈子没有娃了,她说我腿不要了,我要娃,后来我们就商量请宋贵杰老先生,70多岁了,他是个正骨专家,就给她牵引,夹板固定,然后保胎,胎也保住了,腿也保住了,有些连夜晚上做手术,我发现以后,我说不准做,要做手术必须一把手院长签字,而且到时候你得给我说出道理来,手术质证是什么,一下卡住了,要不然当天晚上就给你做光了,有一些大夫做手术的积极性可是高,后来你看甘肃做手术的很少,都夹板固定。
解说:争议更多是在外界,刘维忠认为甘肃有中医的土壤。甘肃自古是中药材产地,气候条件相对于中药贮藏也得天独厚,更重要的是,在偏远落后的地方,还有为数不少的中医保障着当地的医疗。
刘维忠:甘肃有中医有老百姓的基础,过去那个赤脚医生基本上都是开中药的,这几年陆续学了一点西医,但是中医的基础还是非常好的,而老百姓也还接受。
解说:2008年,随着刘维忠执掌甘肃省卫生厅全省发展中医的医改方针推开,但是在老中医看来,现代化的行政体系离千年传承的中医已经越来越远。
刘维忠在甘肃全省高调推广中医,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医治疗费用更低,但在事实层面上,从中央到地方,对中西医的投入比例不是他能左右的。
刘维忠:你比如说去年国家投资加省上的投资,甘肃是74个亿,70多个亿都是给西医的,中医不到4个亿,我给国家提了一个建议,我说你投资结构要调整,一个是加大总量,加大总量的情况下,三个1/3,一个是预防1/3,中医1/3,西医1/3这就比较合理。
解说:在国际上,中医难以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医利益集团的阻挠,对甘肃而言,没有更多的资金,刘维忠在政策层面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中医的措施,有的直接触动了西医大夫。
刘维忠:中医考职称的时候,考了一部分西医,咱为了公平,西医考职称的时候也考一点中医,100分占20分,大概网上就有几百人骂我地说刘维忠是王八蛋,敢和全国700万西医叫板,好多人找领导告状,有些外科大夫本事大得不一般,找领导告状,我当时压力非常大,头发都白了,后来实在没办法,我就找省委书记,当时的陆浩同志和徐守盛同志,一人批了一段话,说西学中好,报上一登,电视上一播,后来把这个事件才平息了。
我们让西医学中医不是让西医开方子,让他了解中医也能治病,病人如果提出来吃点中药,西医能说一句话说你可以试一试,有这一句话,西学中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解说:除了让西医学点中医,认可中医,现实的问题是,一方面甘肃县乡级医院,医疗人才匮乏,另一方面一些口碑很好的医生处于“非法行医”的境地。
刘维忠:我给卫生部提了一个意见,我说你这个执业资格考试,我甘肃的村医和北京协和医院的大夫,一个考题能考上吗?他把我收拾一顿,他说考试中心他说那个医生又不是杀猪的,你不一个水平能行吗?我说你胡说,我说像协和的水平,甘肃能待住吗?跑掉了,我说你先得保证有人看病,第二是提高水平,你先得适合中国的特色。每年大概100人考试,通过二十几个吧,80%明年又接着考,接着还得交钱,那些医生把我骂的,说卫生厅太黑了,我说哪是卫生厅黑,是有一些人黑。而且这些人几十年给老百姓看病,老百姓非常欢迎他,你非得把他卡住干什么呢?陈竺部长非常支持,后来他把这个政策变了,现在就比较合理。解说:现在甘肃省的医生执业资格考试分数线略低于其他地区,但是即便如此,以师徒传承方式学中医的一少部分人,或者贫困落后地区的医务工作者也很难通过这样的资格考试,刘维忠尝试为这些民间中医在政策上打开生存空间。
刘维忠:我们去年组织了一次民间中医考试,在全国也算一个突破吧,一千多人参加,通过了800人。今年我们最近发了通知,开展第二批民间中医考试,后来就是拿到乡村执业资格,这个就可以。
曾子墨:为什么其他地区不能开展这种考试,不能给医生发执照?
刘维忠:甘肃是试点嘛,中医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嘛,试完它再全国再愿意推的就推去嘛,这是符合了乡村执业医师法的。嗯,在这个法的范围内,甘肃做了个突破。就法的范围内好多人都不敢突破。
解说:刘维忠的突破还不仅如此,由于国家对药品审批非常严格,获得许可证也需要不小的资金支持,一些有效的中成药很难获得国家批号。而院内制剂审批相对宽松,但只能用于医院内部,如今甘肃的200多种各家医院的院内制剂可以全省流通。
在甘肃,民族医药也享有和中医同等的待遇,这家县级医院因为藏药浴很有特色,每年都迎接许多全国各地的患者。
马周加:他就是,他是内蒙古的患者,他是股骨头坏死,嗯,股骨头坏死。这个新疆的,他是新疆的,他的病情比他的重一些,像这样的类风湿病患者,像股骨头坏死的这种,他们基本上是外地病人,是从全国各地来看的,他们基本上西医只能是个控制个病情,现在必须得借助藏医,中医这一块,才能慢慢发展。
记者:咱们这边像这样的病很难治,它的大概治愈率是多少?
马周加:像股骨头坏死是比较少些的,少些的,治愈率就是百分之十多点,别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炎,我们这里的产后风、银屑病,像皮肤病效果最好的,假如类风湿性病患者,这些治愈率基本上能达到百分之九十。
解说:这家藏医院有许多独特的院内制剂,新政之后,药品销量有所增加,也为一些用量较少的药实现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医生:目前我们所能生产藏药制剂309种,但是我们平常已经取得制字批号的是170种,还有16种就是取得这个省内,全省内调剂使用这个。卖的量华锐洁白丸量最大,但是七十味珍珠丸、仁青芒觉它属于藏药里头的名贵药材,它的主要成分就是金、银、铜、铁、锡,这个矿物类的比较多。
记者:这些效果也还都不错。
医生:效果,社会比较认可。
解说:院内制剂在医院之间或者在某区域内流通已有医院尝试,但在全省流通仍然属于走在政策边缘。
刘维忠:国家的法律呀,它是怎么形成的,就是基层先有突破,变成基层的经验,然后基层的经验变成国家的政策,国家的政策才能变成法律,要不然国家永远都产生不了法律,所以甘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中医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试点示范就得先突破,因为不突破的话就没有国家政策,没有国家政策你法律就没有突破,法律没有突破,你这个中医就发展不了。
解说:刘维忠还要打破在管理上的难题,按照现行体制,中药从种植到成药,要经历农林、工商部门、药监、卫生、中医药管理局、商务部等等部门,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多头管理,导致中医无法很好生存。说是发展中医,刘维忠所在的卫生厅,只能管理这个产业中的一小部分,但是眼下他协调了其他部门鼓励种植草药发展食疗旅游,让小学生背诵汤头歌等,把中医做成了全省各部门齐上阵的事。
刘维忠:给各部门发文件开始也比较难,一些没权力部门文件很好签。有权力部门,我得去排队排上两三个小时,开始我也去排队,我排队,我一坐下来以后就给他发短信,我说我都等了两个小时了,实际上我刚去,他就把我放进去了。我们院内制剂,院内制剂省内使用,药监局归卫生厅管了,第一件事情我就说你把这个事做了,就把药监局长叫来,把他三个处长叫来,我说咱们座谈一下,局长说行了,结果三个处长没一个同意的,他说那个国家政策不能行。药监局长着急了,说今天叫你来不是说行不行,说是手续怎么办,这个就算过了。
解说:这是刘维忠亲自编写的食疗小册子,一个卫生厅长到处跟人讲食疗,这也是他少花钱多治病的思路,他设奖金鼓励乡村医生培养民众使用简单的刮痧、拔罐等使用技术自己治疗小病,印制各种健康宣传册,还专门在卫生厅成立了宣传部门,对甘肃医疗的未来他很自信。
刘维忠:甘肃推开的非常多,你比如说芹菜降血压,现在农村全推开了,健康文化墙上都写上了,你比如黄杞乌梅汤降血糖推开了,你比如说甘肃那个洋姜粉、菊粉,降血脂、减肥的健康文化墙写上全省推开,你看将来再有三五年,甘肃的脑中风、心血管病肯定少了,因为血脂降下来了,我们组织专家编了五十面健康文化墙,一病一墙,糖尿病一面墙,高血压一面墙,感冒、关节炎等等,老百姓有一些村先写了,有一些村还没写,没写的村就跑到这个村抄方子,火得了不得。
解说:除了经常在网络上、文件中强调中医的重要。2009年,甘肃省卫生厅调整了中西医的床位补贴比例,这是甘肃县级以上医院获得财政补贴的主要方式。
刘维忠:1.5倍,西医是15200,中医是22800一个床。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每年还拿出7000万,7000万做奖励,就是哪个医院中医做的好,给你做奖励,就是省级九个医院,每年拿7000万。
解说:更狠的措施是甘肃省一至三级医院的验收,中医发展不起来,则实行一票否决。发展中医降低人均医疗费用,三年之后,甘肃省推出一个更加惊人的政策。
刘维忠:你吃中药,我100%报销,现在不是还有个一般诊疗费,村医你比如过去收三块钱,一般诊疗费中医。三块钱的时候,100%报销。你要吃西药的话是两块钱,你自己掏一块,国家报一块。村医如果看中医,你可以收三块钱的一般诊疗费,看西医你只能收两块钱诊疗费,而且还包括消毒费,包括打针的管子费、针头费,还有消耗的,中药就写一张纸,它没啥成本,一个是鼓励中医开这个药,一个是鼓励老百姓吃这个药。
解说:2002年中国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1年,甘肃省已有96.6%的农业人口,参加新农合。这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中医院,来接受中医治疗的病人接踵摩肩,100%的医保报销比例是不是一个鼓励治疗、鼓励住院的政策,在人际关系紧密的县乡,让医生多开药,多进行几次治疗并不困难,那么甘肃省的医保基金会不会出现亏空,如何为继呢?
从数字上看,2008年以来中国人均住院费用逐步上涨,但甘肃省却逐年下降,按照甘肃省卫生厅统计,甘肃平均住院费用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为降低医疗费用,除了推行中医,刘维忠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治理过度医疗。
刘维忠:处方点评,这个大夫的本事非常大,找领导告状说新来的这个厅长外行管内行,现在不让我们看病了。这个领导找我说你怎么不让人家看病,我说怎么了?他说你搞了一个处方什么点评,点评干什么呢?后来我一想这个事不能这么干,后来我说这个不干了,不点了。不点了我就想这个事儿还得做,我就搞排队,医生和医生排队,我们搞了四个排队,就是乡以上医院的医生,每月药品使用量、抗菌素使用量、自费药使用量、青霉素占抗菌素比例,谁用了多少排队,咱俩都看了十个病人,我用的药少,你用的药多,那不就比较出来了,后来这一排队效果非常好。你比如说我们肿瘤医院有一次处罚了四个人排队的时候,其中有一个是个副主任医生,副主任医生排队的时候,他连续四个月排队,抗菌素使用量全院第一,最后把他看过的所有病人拿出来让专家评估了一次,没有一个人感染,他全部用好抗菌素。后来专家说你可以申诉,你用抗菌素的质证是什么,又没发烧,又没感染你为什么用,他自己都说不上来,实际上就是为了一点回扣,你又抓不着他的回扣。那一次处罚了四个月以后,肿瘤医院的平均住院费从14000降到10000,降到4000块钱。
解说:除了对付回扣问题,2012年甘肃省151个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实现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这也直接降低了医疗费用,但是打破“以药养医”的医疗体系,推广中医能帮助医院更好生存吗?武威市凉州中医院能够拿到政府财政补贴的床位为450张,由于地区财政并不富裕,当地给中医的每张床位补贴为15000元,西医为12000元,院长曹生有更像一位经营者,刘维忠的惠民医改政策之下,他怎样带领医院发展呢。
曹生有(甘肃武威市凉州中医院院长):普通号才一块钱,副主任的号才四块。
记者:也就是像普通医生看一个病人收一块钱,他只能拿五毛。
曹生有:对,只能拿五毛。
记者:那他开的药药费医院能有一些收入吗?
曹生有:药费就是10%左右,中药可能15%。
解说:针灸、按摩、刮痧等中医实用技术,是刘维忠强力推广的中医治疗措施,项目多达60种,凉州中医院成为推广这种实用技术的范本之一。
曹生有:实用技术当然收入就比较可观了,一个它的成本比较低,像实用技术一开展以后,他们的药占比就非常小,就基本在20%以下,但是其他科室不是,其他科室像内科那些,心病科、脑病科那些科室普遍比较,那些药品就占到40%以上了。
解说:由于成本低廉,推拿、针灸等中医实用技术,也为医院带来了收入,门诊患者从2008年的每天一百人增加到现在的六七百人。近年来,这所医院又租用了一栋相邻的建筑,大量增加了用于开展中医实用技术的面积。
曹生有:我们中医和综合医院比起来的话,它的门槛费要降低30%,报销比例比综合医院提高10%,这个无形中对我们中医的支持就非常大了,实用技术,还有中药饮片院内制剂,全部百分之百的报销,这个对医院来说就是非常好的支持了。
解说:在这家乡镇卫生院,赫然把宣传中医的标语写在大门上,这家医院原本并没有专门的中医,如今中医医生占总人数一半以上。
杨兴祥(甘肃武威市高坝中心卫生院):现在我们全院职工是45个,学中医的就有20多个了。这个病人是个颈椎病、拔火罐的,颈椎病,这个是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来这里十几天了,效果还比较好。这个病人是风湿骨病,效果很好的。中医防病治病确确实实疗效比较好一点,尤其风湿骨病、腰腿痛,有些慢性病中医药都是比价好的。
记者:那以前怎么不用呢?
杨兴祥:说个不好听的话,挣不上钱。
记者:中医不挣钱。
杨兴祥:中医不挣钱。
记者:那你们医院现在建这个中医馆不亏了吗?又不挣钱。
杨兴祥:现在国家政策,尤其是合作医疗实施以来,中医院是100%报销。原来我们每天的就诊人数大概就是四五十个人,现在上上下下多少,有一百多人,收入上可以了,去年我们每年门诊收入大概就是五六百块钱,现在都在一千以上,今年比去年都翻了一番。
解说:在家医院进行一次中医治疗收费20元,15天一个疗程,对医院来说成本很低,对于住院病人100%的中医报销比例,也让他们愿意尝试。
刘维忠:甘肃的报销比例比全国高4个百分点,但是甘肃的平均住院费是全国一半,我的报销比例比全国高,实际上老百姓也是占便宜了。
解说:刘维忠在全省推行中医的政策,已实施五年,从医保资金运转看来,甘肃省参保人员医疗报销比例不断提高,还提出到2015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普遍达到75%以上,提高报销比例的前提是降低医疗总费用。
刘维忠:开始大家有一点担心,说你百分百报销超支了怎么办?我们开始是在凉州区,还有几个地方试点,我每天报多少人,排队、前几十个人,我就报了,后几十个人我明天给你报,再后来发现根本没问题就放开了。现在不仅报销比较高了,总费用倒还节约了。因为它检查费少了嘛,做手术,住院的人少了。中医试点以后,我们发现住院的人减少20%,住院花大钱的,门诊花不了几个钱。
解说:刘维忠让全省卫生系统一万多人都开了微博,舆论一次次把他推上风口浪尖,尤其是一条有关甘肃卫生系统学习打通任督二脉的微博,让外界质疑刘维忠的科学素养,甚至有人调查他当年就读医学院的学历。
刘维忠:那不是我发的,那是我们一个职工发的,我也不能把他卖掉,后来我得担责任。好多人说你怎么能应对这个,我说我不担责任,把下面人推出去肯定不好,那个事不是我干的,那个推广是我推广的,发微博不是我发的,我知道那个是一个敏感事。
解说:网路上的刘维忠是个红人经常招骂,他认为能让人议论他力挺的中医,对这门不受重视的医学就是好事。刘维忠:每天最多的时候,有一个名人骂我,大概有800人骂我,那你不能和他骂仗去,但是觉得现在骂的人为啥少了,现在人觉得你还在为老百姓干事,人们都知道甘肃发展中医,就跟微博有关系,我觉得这个事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你宣传出去我觉得没坏事,反正我感觉自己这个年龄,也不是提拔的年龄,而且这个部门也不是提拔的部门,你把这个事情往大里干,我觉得老百姓受益,比如说你将来退休了,老百姓知道,哦,甘肃中医和这个人有点关系,也行了。
曾子墨:刘维忠大胆敢言,不惧怕争议,更能巧妙地争取省领导、卫生部领导的首肯,来推行艰难的改革。2011年甘肃成为中国首个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这让刘维忠更有信心。谈到他在政策上的一些突破性举措,他会说我们是试点嘛。面对中医的衰落,业界一部分人极力试图用西医来证明其科学性,但并不能够力挽狂澜。那么甘肃省的推广中医实践是否能够扭转中西医格局,将来的历史会得出更明确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