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名ccdd的朋友对本博发布的《论20世纪中国佛学对科学主义思潮的回应》(刘成有著,《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发表如下评论:
您好!
这篇能引来不少说道。我是说,关于佛教,有些问题这篇没说到,而它说到的也似点水之笔缺深入。
中国佛教的事,是个难题,不好办。真要建立人间佛教,需要解决的事很多,都不是很好办,但都是关键。正因为关键,而难办。首先是合法性的深究。关键点是,佛教,在其诞生地,自玄奘所到发源地那时起,就已经在走下坡路,日后更甚,至今依然。这是怎么一回事?当地人为什么要摒弃他们自家发明的这种教义?要说清楚。同时,佛教在中华,及华夏周边,却得到传承,这又是怎么回事?换句话说,佛教与华夏文明这两者,是凭借着什么来融合的?而这种融合以当代标准来衡量其合法性是哪些?这些合法性是否也需分析批判一通?这些问题都很关键,尤其对中国人来讲,更为重要。因为我们吃过这方面的亏,吃过大亏。你比如,马主义,和列主义,在诞生地都已经属于过弃,而在咱们这却呈现骑虎难下之惯性。这不是一种提醒吗?
二是,需说清楚两个事,通过说清楚这两个事来改革佛教。佛教,到底是一神论还是多神论?佛教,到底在多大程度上需要偶像崇拜?第一个事,佛教中的神祇太多,不利于其理论的提纯和大众的领会,非常影响其深入普罗大众的内心,杂多意味着不纯,不纯意味着容易让迷信掺杂其中。这是相对于广大受众说的,没有意指少数精英,而若是想在人间佛教上做出业绩,则有必要解决这个事。第二个事,在当今世界的几大主流宗教中,佛教,是最具偶像崇拜的一门,这极为不符合人类历史的趋势。伊斯兰教,历史短,血气方刚,一神教,是最没有偶像的一种。犹太教,一神教,自古而今不主张、极力反对偶像崇拜。(基督教中的)天主教,根子源自犹太教,也是一神教,但多出来个上帝的使者耶稣,以及圣母等三位一体的说法,有了崇拜物了,教堂日多,教权日重,后经数次或源自内部或外部压力所致的改革,至今只是固守于两个角色,强力的道德精神的守护者,和微弱的世俗权利的平衡者,算是找到正途了。基督教中的新教,一般直接称其为基督教,我理解它是天主教中的自由派,是一神教,在偶像崇拜方面比它的母体——天主教简化的多,并且,有一个现象,现在,新教之国往往都是发达国家。总之,佛教与上述几门宗教相比,显得其后果是,神像的乱,和磕不完头的怂。乱和怂。改革吗?
三是,在佛教教义所诉求的指向,在其大方向上,要检讨清楚。我没听说过在增进科学上有何出自佛教界的人和事,而整部科学史,大部分时间是由牧师写成的。历时两千年,这种对比着的现象说明,这决不能说成是偶然的。一两百年行,但两千多年下来,而且时至今日依然如此,那就绝非是个“恰巧”的偶然性所能解释得通的了,这是必然的,是种必然性。这个必然性是什么?答案是:在大方向上,是在教义大方向的不同上。“上帝”的指向是“第一因素”;“佛意”的指向是“终极归宿”。再多的我就不说了,只说,上帝这个第一因——万事万物的第一原因,意指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很多方面,比较积极,例如,这里只是例举其一,你可以打着追求上帝意志的名义,来探讨宇宙万物背后的奥秘——科学孕育而生。而佛意的终极归宿,意指比较单一,那就是个死,修得好死寄希望于轮回转世,比较消极。明或阳,冥或阴,用这两组词分别形容基督教和佛教,想是过分着失准,但,也能说明这俩的一二。可以说,佛教固守的这个大方向,注定了其脱离现实而归隐山林的处境。怎么办?
四是,佛教,在近人、近情处要有所改进。简短截说,我一直对佛教不管结婚这档子事有意见。轻视,无视,好像人类根本不需要性关系这回事一样。以至于,在大慈大悲大关怀中,缺了一项,同时,也在其内部预埋下了不少全可避免的绯闻种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何必呢~~~
总之,我认为,佛教,是一种没有经过反思的宗教。这一点像是伊斯兰教。但伊斯兰教历史短,不说它了。而佛教可是两千多年了,有过由犹太教、至耶稣基督、至天主教、至基督教类似这一通的继承叛逆式的改良吗?有过像哲学家对待上帝或对待上帝代言人那样的几番分析批判吗?我想,是没有的。
显然,我这里只是比较着谈相异,并没有谈到包括佛教在内的世界几大宗教的相似、相通之处。要说相似,要是谈到对物欲、对科学主义的抵制,几大宗教都有功力,想是佛教还是几大宗教中最为有力的,然而,由于佛教历来与科学相去甚远,这反倒有损它在抵御物质主义、科学主义这方面的说服力了。
林彪讲:基督教,就是个“信”;佛教,就是个“修”。哈哈~~~林彪这人有意思,话不多,点到而已,但不乏精彩。信,比较开放,信着可以干很多事。修,就比较内向了,就比较谨小慎微了。估计林二没机会近身伊斯兰教,身边也没个伊斯兰名士,否则想是他也会总结一下回教。他还有个发明,“活思想”,哈~~~思想,本来就是活的,他愣是在前面又加上了一个活字,活上加活,这是什么意思?他想干什么?我个人觉得,他这是一种讳莫如深中的暗喻,想是他当时已经感到国人的思想已经不怎么活泛了、已经是太死板了,故而要在“思想”之前加个“活”。这是最早“解放思想”的呼吁吗?我不知道。想哪说哪,玩呗~~~
祝好~~~
本博的回复如下:
先生好!您所提出的问题确实已经超出本文讨论的范围,鉴于评论回复的字数有限制,所以我将我的回复以评论形式发在下面,您如果有兴趣,不妨交流。
不知何故,我发的评论多被系统删除,只好以博文的形式发表,见谅!
第一,您所说的佛教的合法性问题。坦率地说,是个伪命题。“合法性”是一个政治学术语。一般指一个政权的民意认可基础。以此概念指称宗教,恕我孤陋寡闻。如果您觉得可以如此应用,不妨写篇论文发表。至于您说佛教在印度的消失,以此推断佛教在中国的合法性不足。更不敢苟同,基督教本为犹太教之一支,但并未获犹太教认同,且在其发源地中东,影响力尚不及佛教之于印度。即便在西方,民调显示,信仰者也日趋减少。难道就因此推知基督教不具备合法性吗?佛教在中国传播两千年,与中国文化水乳交融,中国之文学、艺术、语言受佛教影响甚巨,中外学者研究之专著汗牛充栋,您不妨一观。因此,汉传佛教乃汉文化之组成部分,学界早有定论,似无争议。若舍佛教,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皆黯然失色矣。除佛教之外,无论基督教还是什么主义,似乎都尚未达到如此地步。
第二,您所说的偶像崇拜问题。确实是基督教对佛教之批评最多者,佛教对此有种种回应,在此不多重复。但我要说明一个问题,即所谓偶像崇拜,其实并无标准。《圣经》之十诫云:“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若以此为标准,则绘画、雕塑诸多艺术,皆不可为也。天主教、新教、伊斯兰教都反对崇拜偶像,但对偶像崇拜之标准,则宽严不一。新教亦指责天主教为偶像崇拜,但天主教言,我等置耶稣、圣母、圣徒之像,乃尊重也,非拜偶像也。若如此定义,则佛教设佛、菩萨圣像,也为尊重之故也,岂能以偶像崇拜视之?金刚经有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禅宗,更有呵佛骂祖之举,则离偶像崇拜更远。至于您所言之迷信之事,我以为宗教信徒有层次之分,愚夫愚妇之迷信,实难避免,与宗教无涉。愚昧之人,信佛教迷信,改信其他宗教照样迷信。美国科学发达,但普通民众迷信占卜、星相、灵媒、异能者比比皆是。国内基督徒亦有迷信跑偏沦为全能神、门徒会者,怕是危害更巨。至于您所谓新教往往为发达国家,我以为不妥。法国以天主教为多数,难道不是发达国家?意大利、西班牙在欧洲虽为二流,但在世界也是发达国家。日本,按您的观点,是个拜偶像的国家,难道不是发达国家?
换言之,偶像崇拜未必如您所认为的那般邪恶。古代社会,艺术往往与宗教不分。崇拜偶像的宗教,往往能够早就发达的艺术。希腊人若不崇拜奥利匹亚众神,哪里来辉煌的雕塑艺术?学者研究,佛教之造像始于犍陀罗,而犍陀罗正是亚历山大东征,于印度北部所立之希腊化地区。反对偶像之伊斯兰教,其艺术也只有几何图案而已,岂不无趣?至于极端分子以反对偶像之名毁灭人类文化遗产,则与现代文明世界相去甚远矣!
第三,您说整部科学史是牧师写成,而且还历时两千年。不知根据何在?现代科学诞生于西方,西方人多信基督教,所以科学得益基督教。此种论证逻辑,您觉得合理吗?美国当代之科学家,有多少信教的,权威《科学》杂志曾有调查,结论广为人知,毋庸多言。科学,有两大支撑,其一为实验,其二为逻辑推理。此二者,在西方前基督教之所谓古典时代,即已经形成。您所谓的两千年牧师写成之科学史,是否包括阿基米德、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
第四,佛教不管结婚之事,乃针对出家人而言,佛教之四众弟子,还有在家二众。对于信仰者而言,全在个人选择。男女之事,放得下,就出家;放不下,做居士,也能成大德。至于您所说,绯闻种子,我不不以为然。基督新教,牧师皆有家室,绯闻之事也不少。此实乃人性使然,与宗教无涉。
至于您说反思之事,我不知和解。若指宗教改革,佛教确实没有像路德、加尔文那样疾风暴雨的宗教改革运动。此原因,乃因为两教体制不同。天主教,有一中央集权的教会,所以新宗教思想若要有立足之地,非要有一场大运动不可。加之政教合一,所以思想革命有连带引发政治动荡,才有流血漂橹之宗教改革。佛教本无中央集权之教会,更无凌驾政权之上的教权,若有新思想,自立门户就是。各宗各派,按照市场法则,自由竞争,谁信徒多,谁就传得广、传得久。若说变革,佛教怕是比基督教变化要大得多。佛教三大系统,巴利语系、汉语系、藏语系之间的差异,与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之间的差异比,孰大孰小,明眼人都有结论。此种差异如何形成,就是变革所致。通观佛教历史,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密教,乃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传入中国又形成汉传佛教,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变革。胡适之先生,就以禅宗的出现,作为佛教思想史上的革命。至于您说佛教反对科学最为有力,不知证据何在?倒是西方学者发现,佛教之哲学(不是神学)与现代科学颇有相符之处。本博转发之不少论文涉及于此,您如有兴趣,不妨一读。
最后,说点题外话。现在以为基督教优越于佛教之人,比比皆是。不才年轻时也持此观点。后来反思,此种观点有一个立论前提,即西方发达,东方落后,所以西方的宗教肯定胜于东方宗教。但深思之,此立论前提,实乃倒果为因,根据西方发达的果,反推它宗教优胜的因。此种推理方法,其实就是抢得天下是王、抢不到天下便是贼。在殖民主义时代,此说尚有市场,但在今日之西方,也早以被学术界所摈弃。若西方之发达,乃基督教所赐,为何西方越发达,基督教之势日衰?
建议先生多看些西方学者研究佛教之著作。对于佛教之研究,中国较之西方相差甚远。坦率讲,我对佛教之有限了解,主要得之于西方学术著作。我以为,佛教与基督教相比,优势之处在于,佛教剥离了神学(当然佛教界的朋友不承认佛教有神学,此处不论)还有一个宏伟的哲学体系,无论是缘起、中观、唯识,还是禅宗的心性之学,剥离了信仰主义,仍可为自成体系之哲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现代哲学家推崇佛教之原因。当然,我不是说佛教不需要改革。佛教必须适应现代化。适应现代化,不一定非得搞疾风暴雨式的宗教改革。现在西方也在反思宗教改革,因为宗教改革造成的新教,陷入不断发展,不断分裂的过程。如今新教到底有多少教派,怕是专业学者也数不清楚。倒是天主教经过缓慢而积极的变化,更好地生存下来。佛教如何适应现代化?我以为佛教在西方国家传播发展的历程可以作为一面镜鉴。本博有一个“西方佛教”分类,收集不少有关论文、文章,今后还有很多资料发布。您如果有空,不妨关注。
祝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