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光揭批基督教原教旨主义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198

[转载]习五一:当代全球的宗教复兴与宗教冲突的加剧

$
0
0

                                   习五一:当代全球的宗教复兴与宗教冲突的加剧

 

                                  

      当代全球的宗教复兴与宗教冲突的加剧,已成为国际舞台上重要的热点问题。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宗教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形式,它反映着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面貌。本文仅仅侧重分析宗教因素在当代社会冲突中的重要作用。

 

                                                  一、当代世界宗教出现区域性的复兴趋势

     

      当代世界宗教的演变出现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第一,基督教的重心由北半球向南半球转移;第二,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不断高涨。

      第一,基督教的重心由北半球向南半球转移,基要派福音主义迅速崛起。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督教势力,长期推行传教国际化的战略。据估计,20世纪初全世界85%的基督徒(包括基督教和天主教徒)居住在西方。到20世纪结束时,全世界基督徒已有60%居住在北美和欧洲以外的地区。以发达国家社会为依托的基督教文化,以强势文化态势,持续地向世界各地传播,信徒遍及全球,继续占据世界第一大宗教的宝座。在基督教基要派中福音主义迅速崛起。福音派具有强烈的传教使命感,渗透世界各地,深入社会草根阶层,成为全球增长最迅速、最大的宗教团体。大量基督教徒居住在中东、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与当地的传统宗教文化交织生存,摩擦不断。

      第二,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不断高涨,极端主义思潮被恐怖主义利用为思想资源。在中东地区,巴以冲突引发四次战争,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挫折,穆斯林民众开始尝试从伊斯兰教传统中探索民族振兴的道路。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以中东地区为核心,波及亚非欧美。特别是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建立起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政权,掀起轩然大波,将伊斯兰教复兴运动推向高潮。伊斯兰教组织向世界各地大力传播宗教文化,全世界穆斯林人口逐年增长,成为仅次于基督教的世界第二大宗教。在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中,极端主义思潮比较活跃,被恐怖主义利用为思想资源,特别是在“9·11”事件后,它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宗教呈现出复兴的趋势。向原旨教义复归成为宗教复兴运动的特点之一。各种宗教中的原教旨主义思潮都产生出一些极端派别。这些宗教极端主义相互冲突,教派争斗愈演愈烈。

 

二、各大宗教中基要主义(Fundamentalism)教派的兴起,成为冷战后世界宗教冲突加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冷战结束以来,由宗教引起的民族冲突,以宗教为背景的地区冲突,因宗教对立导致的国际干预,宗教极端主义制造的恐怖主义事件,邪教组织制造的恶性事件等等,都对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宗教势力扩大的代价是,政教冲突愈演愈烈。

考察当今世界爆发剧烈冲突的地区,大多数涉及宗教信仰因素,比如:在巴尔干半岛的科索沃地区,基督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刀枪相见,发生重大的杀戮惨案;在中东地区,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常被解读为犹太人与穆斯林之间复杂的宗教战争;在伊拉克,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分歧,至今仍是暴力事件不断的重要因素;在日本,奥姆真理教教主指派其骨干分子,使用化学毒气,对东京地铁的民众发动恐怖主义袭击;在南亚古吉拉特地区,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之间关系紧张,常常发生教派争斗的流血事件。

      值得重视的是,除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外,亚伯拉罕宗教河系中的原教旨主义,或称基要主义(Fundamentalism)教派的兴起,成为冲突加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宗教学家将世界宗教分为三个大体系:其一,发源于中东地区的宗教文化,被称为“亚伯拉罕宗教河系”;其二,发源于印度河流域的宗教文化,被称为“印度宗教河系”;其三,发源于中华大地的宗教文化,其核心象征 是圣贤崇拜,因此被冠名为“哲人宗教河系”。

      关于亚伯拉罕宗教河系,它包括世界上三个主要的一神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个宗教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圣经人物亚伯拉罕及其后裔。正如约翰·埃斯波西托(John Esposito)所表述的:“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他们属于同一家庭的不同分支。”数世纪以来,亚伯拉罕宗教河系的各个宗教一直处于激烈的冲突之中。根据美国圣经神学院院长曼弗里德·T·布劳奇(Manfred T Brauch)教授的分析,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个一神宗教都“留有种族中心论、宗教盲从、敌意的印迹,时常还有憎恨、迫害、暴力,甚至是试图种族灭绝的印迹。”在历史上,这三大宗教相互激烈争斗,进行“圣战”,其目的是征服和摧毁其他的文化信仰,并占领其土地。在今天,这三大宗教中基要主义极端派别的复兴,成为宗教冲突的思想资源。应当指出,同样在今天,这三大宗教也有许多理智的神学家正在努力,探索经典中多元化的元素、和谐共生的精神,希望开展宗教对话,实现宗教和解。然而,不幸的是,今日中东地区,仍是战火连绵的热点地区。

      尽管巴以冲突有强烈的宗教因素,是人人皆知的事实,但是,最近当我读到一批资料,关于巴以冲突的宗教背景,仍深深感到震动。美国的一位政治评论家贾斯丁·雷蒙多(Justin Raimondo)分析指出,美国新保守主义和基督教福音派结盟,成为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因素。

      他指出:“当世贸双塔坍塌时,新保守主义运动被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它的首要政纲就是要建立全球帝国。”“他们宣称,为了保卫自己,我们必须成为全球霸主,就从中东下手。”以色列在每个新保守主义者心中享有特殊地位,因为“在冷战时,以色列是美国最忠实可靠的盟友,它代表的所有价值与其阿拉伯邻居们迥然不同:现代性、民主和西方文化。新保守主义者们坚信,所有这些东西都应该传播到全球。如有必要,可以诉诸武力。”

      而共和党内的基督徒福音派是宗教新保守势力的主干。他们对以色列关注在于神学。在《使徒行传》(The Acts of the Apostles)第一章中,使徒问上升的耶稣:“主啊,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新约全书》(The New Testament)中的这段引文集中体现了基督教保守派对以色列的迷恋,认为它在“末日”能起的关键作用。

      在基督教教义中,千禧年的精神屡见不鲜。耶稣有朝一日会回来,并且在地球上建立一个永恒王国的观念,是基督教的一条中心教义。在基督教保守派看来,未来将会陷入大的混乱,但真正信仰《圣经》的基督徒们会在混乱开始之前被“欢天喜地”地带走(实际上,就是进入天堂)。这就是所谓的苦难时期,这种苦难会在耶路撒冷西北面的一个山谷,即世界末日善恶决战的战场最终得到解决。当基督徒们“欢天喜地”地被带走后,以色列人将占有地球上的教堂。在基督教保守派看来,这将标志着《圣经》中已预示的另一个神学时期或者“天启”的开始。

      这就是我们所知的“基督教犹太复国主义”的根基。唐纳德·瓦格纳(Donald Wagner)教授在《基督教的世纪》(The Christian Century)中的文章《福音派和以色列:一个政治联盟的神学基础》(Evangelicals and lsrael:Theological Roots of a Po?鄄litical Alliance)中对此有所论述:

      “当以色列在1967年的战争中占领耶路撒冷的时候,基督教保守派相信,末日即将来临。L·尼尔森·贝尔(L.Nelson Bell)———葛培理(Billy Gra?鄄ham)的岳父、《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的编辑,在1967年7月写道:‘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耶路撒冷第一次完全掌握在犹太人的手中。这震撼了《圣经》的信奉者们,使他们对《圣经》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有了全新的信念。’”

      新保守主义理论家们在前台鼓动宣传,基督教保守派在后台鼎立支持,这两股势力结为联盟,两次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并控制了国会。他们制定的中东政策,使得该地区战火连绵,和平遥遥无期。

 

                                            三、21世纪将是宗教暴力与战争的时代吗

 

       美国联合军事情报学院的波莱特·奥迪斯(Pauletta.0tis)教授撰文指出:“21世纪将是一个宗教暴力与战争的时代。”“当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宗教意识形态的力量升级暴力形式、级别和种类时,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毁灭性的威胁。”我认为,这位教授的观点或许太悲观了,但是这种新的盛世危言,确实值得人们认真思考。

      尽管宗教被公认为是社会和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每当它与战争和政治连在一起时,宗教便成为危险的符号。尽管各大宗教领袖反复重申宗教的目的是爱与和平,不是杀戮。然而,每种宗教都是一种意识形态,都有界定生死的整套教义。宗教不仅回答“我为何而生”,也同样回答“我为何而死,为何而杀”。当今世界重大的区域性战争中,无论是在巴尔干、索马里,还是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敌对双方的主要动机、意图、能力和目标都蕴含着宗教因素。当然,没有明智的人会认为,宗教是解释战争的唯一因素,宗教与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叠加,才能诠释冲突与战争。

      然而,宗教将成为21世纪战争的重要因素,至少有两个原因:第一,冷战时期传统的意识形态衰落,人们正在探索新的前进道路;第二,各大宗教中基要主义的兴起,带来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并向政治领域扩张,成为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

约翰·洛克(John Locke)说过:“一个有想法的人要比100个追寻利益的人更强大。”但是,如果想法和利益结合在一起时,其结果可能是致命的。正是宗教意识形态和群体利益的结合,在世界各地的冲突中,产生越来越强大的力量。在现代国际冲突中,宗教越来越显露出其重要性。当今全球大多数的区域性冲突都有明显的宗教动因。宗教因素总是与种族群体认同、语言、地域、政治和经济相关。因而,宗教冲突比其他形式的战争更加严酷,持续的时间更长。当然,解决冲突的方案也必然要包括宗教因素。

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呼吁:尊重各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宗教文化的差异性,消解“文明冲突”,建立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国际社会。

                                                             作者简介:习五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原载《科学与无神论》2007年第3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198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