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光揭批基督教原教旨主义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198

[转载](香港)2014-2015 教会内性骚扰及性别意识问卷调查报告

$
0
0


要求思维封闭僵化的传统教会,进行关于性骚扰问卷调查,好比与虎谋皮、火中取栗,招致冷待和敌视,预知的必然后果。

九成本地教会无意参与问卷」,说明了甚么?显然是管理层、信仰投资者、或教会股东,顾及保障既得利益者的权威形象,捍卫员工下半身福利,亦避免导致顾客望门却步,况且性骚扰乃信仰关系中之必然结构润滑剂。不论侵犯者或受害者,一入耶门已被归纳于罪人行列,地位无分彼此厚薄,任何行为罪责早已获得宽恕和赦免,天国法官自会对犯人送上认罪后的嘉许赏赐,没有监禁惩罚等俗世因果报应,绝不会追讨问责。一次得救而永远得救,不设限额的无偿式消费,终身获得最大投资保障。所以,「属灵」信徒当然选择宁为刀俎,肆意对目标上下其手,「属世」信徒难免成为别人嘴里鱼肉。反正天家财宝已经包产到户,何惧世俗摇头侧目。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教主耶华上帝,创造伊始并无女性份儿,及后更遭视作「不洁净」的「同居」货色,又对男性下体包皮情有独钟。骇人听闻,信耶稣竟要掏出胯下家伙予以逗弄品评,竟然要求验明下半身「肠衣」的长短规格;可是,从来没有信徒敢哼声半句、或直斥其非,指摘为何侵犯人类下体尊严。千古恶习难返,道德麻木盖过所有,逐渐形成一套逆来顺受的教会性文化、潜规则,牢牢结界奉行。毕竟,肉体短暂而灵魂无限,唾手可得的永生赏赐,岂会被区区世俗道德所动摇断送。只要信仰前途得到照明保证,尽管尽是男盗女娼,稍稍牺牲小我,又何足道哉。

生命诚可贵,贞节价更高,若为信仰故,两者皆可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奉献是考验信仰虔诚的唯一出路。绝对相信,为了死后锦绣前程,不管是红男绿女、属灵属世,总有某些信徒甘心付出无限代价,奉承讨好耶华上帝欢心。所谓性骚扰,甚至性暴力,相对于丰厚永生回报,根本是微不足道。利益主导市场,这类信徒反而日夕渴求能够被「上帝圣侵犯」,不惜主动张开、跷起、趷高、迎送,乞求主子狠狠蹂躏我吧、大大用力鞭挞我吧,信守等价交换原则,谋求快捷方式跻身天国窄门。犯贱奴性本应就是如此,神性凌驾任何人伦道德,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七成半受访者支持教会设立防治性骚扰政策」。当头棒喝,剎那恍然大悟,借羊头掩饰的狗肉屠场,果然妖气冲天。但为何占上大多数的你们,仍然执迷不悟,继续与狼共舞,甘心自投罗网?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动议一,热切期待在教会之家,增设一个由非信徒主理的性病治疗、或心理阉割部门,为所有天国精兵进行人格鉴定,也让你天父能够及早得到医治。动议二,教会应该仿效消防灭火装置设施,在聚会场地四处挂满防狼喷雾,还要是特大瓶便携装的,好让弟兄姊妹们,能回复失落已久的温暖家庭感觉,合十功德无量。

(注:按照以下统计报告,约有 10.5% 男/女信徒,声称曾在教会或教会活动中遭受性骚扰。再根据香港政府2014年公布数据数字[按此:PDF] ,全港「天主教徒约 37.4 万人」和「基督教现有信徒约 48 万」,合共总人数约八十五万人。以此比例推算,未分男女性别,全香港约有八万五千名基督徒,曾在教会或其活动中被性骚扰,成绩斐然。)

                                                                                ——完——                                                                                    



2014-15教会内性骚扰及性别意识调查发布及建议

策划:香港基督教协进会性别公义促进小组
调查顾问:陈慎庆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教授) 黄慧贞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副教授)
调查员:秦海城先生(香港浸会大学社会政策社会科学学士学位课程三年级生)
调查员及报告撰文:曹晓彤小姐(香港基督教协进会性别公义事工干事)
问卷调查日期:10月-12月/2014
调查发布日期:6月/2015

香港基督教会内向来都有性骚扰个案发生,但从来未有实质数据显示问题的严重程度。为了解香港教会内性骚扰及性别意识的情况,香港基督教协进会性别公义促进小组(下称「本小组」)特别策划是次调查。我们在2014年10-12月期间透过邮寄与电邮邀请全港1,230所堂会参与问卷调查,亦以电话接触当中324所非协进会的会员教会。最后参与问卷调查的只有12所堂会,其中包括来自: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救世军、香港基督教循道卫理联合教会、基督教香港信义会四个宗派及其他独立堂会。是次调查共收回315份问卷,有效问卷为304份。

受访者对性骚扰定义不清晰及性别意识不足

第一部份问卷问及的8项行径事实上全部属于性骚扰的行为,但只有5项行径是有超过八成人认为可以构成性骚扰,这反映受访者对性骚扰的定义不清晰。该5项行径依次序为「强逼进行性行为」(92.1%);「不受欢迎的身体接触」(90.8%);「不受欢迎并有色情意味的眼神或姿势」(87.2%);「发出有性含意的电子邮件、网络社交讯息、电话、信件或传真」(84.9%);「展示不受欢迎及与性有关的材料」(82.9%)。受访者对下列3项行径会否构成性骚扰并不确定,3项超过两成人选择中立的行径依次序为「多次提出不受欢迎的约会以致受约方感到厌烦」(33.2%);「引起性联想的评语、玩笑或提问」(27.6%);「讲贬低某一性别的淫亵/有味笑话」(24%)。调查结果反映受访者对涉及约会与言语性骚扰缺乏认识和敏感度,以致受害人一旦遇到这类骚扰,容易自我怀疑、不被重视或得不到正面的响应和帮助。

另外,在有关性骚扰的观念和性别意识的题目中,只有不足三成受访者认同「性骚扰跟性别平等、尊重性别有关系」(26%),甚至亦有出现受访者对性骚扰有刻版印象与理解。有六成半受访者认为「女性会比男性容易遭受性骚扰」(65.1%),亦有一成受访者认为「性骚扰的发生应归咎受害者的衣着或姿态过份性感」(11.8%)、「性骚扰只是受害者对他人的反应过敏」(7.3%),以及「性骚扰的发生应归咎受害者的警觉性不足」(10.8%),结果反映「指责受害人的观念」(blame the victim)仍然存在。这种误解令受害人产生自责和内疚,保持沉默不敢求助。除了对受害人不公平之外,亦直接和间接助长性暴力的文化。另外,有六成半受访者并不赞同「教会内不会出现性骚扰」(67.4 %)、「神职人员/教牧同工不会性骚扰别人」(62.5% )及「神职人员/教牧同工不会被性骚扰」(66.2%),此数据反映姊妹弟兄同意教内性骚扰的存在,拒绝过分神圣化教会及神职人员。教会处身在公共空间,亦是一个由人组成的群体,确实需要正面处理性骚扰等罪行。

一成受访者反映教会有性骚扰 冒犯者男女各占一半

当中有一成受访者(32人)表示他或她认识的弟兄姊妹中曾在教会或教会活动中遭受性骚扰。该一成人反映的性骚扰形式(受访者可选多项)占最多者为「不受欢迎的身体接触,例如触摸、抓捏或故意摩擦他人的身体」(26人/81%),其他依次是「引起性联想的评语、玩笑或提问」(12人/38%)、「多次提出不受欢迎的约会以致受约方感到厌烦」(11人/34%)、「讲贬低某一性别的淫亵/有味笑话」(10人/31%)、「不受欢迎并有色情意识的眼神或姿势」(9人/28%) 和「发出有性含意的电子邮件、网络社交讯息、电话、信件或传真」 (4人/13%)。另外,冒犯者的性别男(17人/53%)与女(14人/44%)几乎各占一半。这个结果打破了坊间对性骚扰冒犯者性别的迷思,而受害人亦可以是同性或异性。由于鲜有男性受害人分享经历,有可能男性会因性别定型而感到羞耻放弃求助。

冒犯者有一成半是教牧同工或长执(15%),而当中三成人地位是比受害人高,冒犯者如果利用职权恐吓或要挟对方以达到目的,受害者往往因此而陷入窘境。而且在教会的场景中,若是神职人员性骚扰信徒,带来的不只是身体与心灵的损害,更带来信仰上的挣扎与困扰。不过值得留意的是在是次调查中,冒犯者占七成为弟兄姊妹(23人/72%),近五成是地位与受害人相等(18人/56%),反映当信徒在追求合一的群体生活中容易出现关系界线模糊。当性骚扰一旦在群体中出现时,关系与信任亦会随之破坏。

「倾诉」非等同「投诉」 占六成受害人选择避开

当受害人在教会中遭受性骚扰时,占最多选择是「避开骚扰你的人」(19人/59%),其他依次是「向教会肢体倾诉」(13人/41%)、「向家人或朋友倾诉」(13人/41%)、「直接向对方表示不满」(13人/41%)等。反映受害人信任身边的姊妹弟兄及能够提供适切的意见和帮助。倘若堂会牧者与会友能有处理性骚扰的训练,相信有助受害人。另外,「倾诉」非等同「投诉」,受害人愿意与教会肢体分享并不代表他/她愿意申诉。接近六成受害人选择「避开骚扰你的人」,虽然此举较消极和被动,但反映他/她们带着伤口离开群体,即亦表示其个案仍未获处理,甚至冒犯者有可能仍在教会中潜伏。另外,问卷反映只有一半的受害人曾向教会投诉(16人),而当他/她投诉后,得到的响应较多是「与涉事双方详谈,以进一步了解有关事件」(8人)、「建议你向冒犯者表明立场」(7人)及「提供辅导服务或转介」(6人);但亦有教会「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及「不相信或漠视你的投诉」(3人)。更严重的是,也有少部份的受害人因为提出投诉而出现「被逼害」(4人)、「被歧视」(2人)、「事件在未经你同意之下被传开」(2人)、「被人议论」(2人)、「失去他人的信任」(2人)。一半受害人没有向教会作出投诉原因主要是「不想事件张扬/被讨论」(12人)、「不想破坏在教会生活的环境」(11人) 、「感到尴尬」(9人) 、「不想被视为一个制造麻烦的人」(7人)等。结果反映受害人要作出投诉时存在不少顾虑而决定保持沉默。而投诉处理不善亦会为受害人带来第二度伤害。因此,教会若没制定性骚扰政策正视问题,并未设立一个公开、公正并保护受害人的投诉机制,会令受害人对投诉却步。

受害人的情绪反应方面,较多人感到「情绪低落」(14人/44%),其他依次为「减低对教会的归属感」、「自信心/自我形象降低」(9人/28%)及「感到在教会内受到不公平的看待」(7人22%)等。反映性骚扰对被侵害者的伤害,对信仰群体的打击和破坏,实在不容忽视。

现时教会推动不足 七成半受访者支持教会设立防治性骚扰政策

有五成半受访者认同教会内出现性骚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56.6%),七成半受访者皆支持教会需要设立防治性骚扰政策(77.6%),以提升教友对性骚扰的意识、防止性骚扰的发生,以及帮助处理性骚扰的个案。可惜对于现时教会推广防止性骚扰的工作,只有一成受访者认为足够(13.8%),近七成受访者表示教会从没有性别意识的教育(67.8%)。由此可见,防治性骚扰的工作及性别意识的教育有急切需要却非常缺乏。

九成本地教会无意参与问卷 反映教内漠视性骚扰

是次问卷调查我们没有选择打电话或网上形式进行,一方面是为要确保调查的代表性,另一方面是希望透过进入堂会派发问卷来表达我们对这议题的关心,强调与教会的积极沟通;亦希望性别议题能在教会中公开地讨论。可惜的是,当我们向全港教会发出邀请的时候,得到的响应非常冷淡,反映教会对性与性罪行仍然视为禁忌。当我们用电话逐间堂会邀请和了解情况时,某教会同工一听到「性」字已立即声明他/她们不支持同性恋。这份问卷完全没有讨论性倾向及性别认同的议题,反映有同工过分敏感和恐惧。亦有教牧同工寄匿名信指责我们策划是次调查是「破坏神的殿」,反映某些教会仍然觉得神圣的地方是绝不会发生性骚扰的,并且亦因为「家丑不出外传」的心态而逃避讨论。以数字来看,这份报告只能代表百分之一的教会情况,但也真实反映了其余九成教会仍然漠视教会内性骚扰的问题。

因此,报告提出以下建议: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19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