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介绍:犹太人,《圣经》与基督邪教的产生(198)
第八章 北朝以色列
JBC8.11b 亚述王出现在旧约之中
虚弱的中枢,面对拥兵自重,各行其政的总督,其后果不难想像:政局不稳进而冲击社会与经济的稳定,最后导致反叛与内战。几经混战,最后的胜出者也是一位管辖京畿要地的总督,称王之后将王号定为提革拉特-帕拉沙尔(Tiglath-Pileser),排下来却已是第三位用这一王号的亚述王。提革拉特三世(公元前745-727年)是百年难得一位,励精图治的强势国王。亚述在他统领之下,经历一场中兴,又开始在周边的扩张与征战。只是他在内战之中得来的王座,难免有篡位之嫌,尽管在他自己所树立的石碑之中曾经特意提到,在血脉上他是正统的王子王孙。
在巴比伦出土的记录中,提到提革拉特三世的本名为“普尔”(Pul)。这一名字,也出现在旧约之中(列王记下15:19),翻到中文却成了“普勒”,“亚述王普勒来攻击以色列国,米拿现给他一千他连得银子,请普勒帮助他坚定国位”。耶罗波安二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撒迦利雅在位只有六个月,就被一位名为“沙龙”的叛将杀害,传有四代的耶户王朝也就此终结。只是这位沙龙又在一个月后,被下一位叛将米拿现推翻。
米拿现在列王记的描写中很残忍,攻入不支持他的城镇之时,斩尽杀绝,连孕妇的肚子都要剖开。但他却是一位比较成功的篡位者,在王位上坐了十年[1]。王位坐稳之后,他得用重金来应付再一次杀到地中海东岸的亚述。“他连得”是当时的重量单位,相当于50公斤[2],一千他连得相当于50吨。这么多银子或许有所夸张,但是亚述的文物上也现过米拿现纳贡的记载[3],旧约的记录终于在米拿现任内,与两河的考古挖掘挂上钩。
对于提革拉特三世统治,从现代考古发现的证据中不难划出大概,但是其细节(战役的年代,地点等等)却引起过不少争论。他的编年纪事原本是刻在王宫的墙壁上,可是他的一位继任者后来却将这些墙拆去,拿去修建新王宫,造成不少损坏。十九世纪的英国考古探险者发现这些石块之后,为着方便将它们运回大英博物馆中,又将它们进一步切小,再造成一次破坏。虽然在切割之前,碑文曾被复制在纸上,但是这些纸张却没有得到妥善保存,有的甚至消失在博物馆的仓库之中,不知所终。而最初阅读这些碑文的人,也不是为了解亚述来做考古研究,而是为圣经找证据,留下的记录与描述都相当马虎,因此留下许多遗憾,疑问与争议[4]。
[1] 列王记下15:8-16
[2] 参见Michael D. Coogan, ed., “The Oxford History of the Biblical World”, p.237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3] 参见Lester L. Grabbe, “Ancient Israel”, p.134 (T&T Clark, 2007)
[4] 参见H.W.F. Saggs, “The Might That Was Assyria”, p.86 (Sidgwick & Jackson, 1984)

